1938年4月28日,粟裕同志率领新四军先遣支队从皖南岩寺西南的潜口出发,日夜兼程,挺进苏南敌后进行战略侦察。五月中旬,新四军一支队在陈毅司令率领下跟进,于6月1日到达苏南,几天后在溧水新桥与先遣支队胜利会师,而后继续前进,于13日进入茅山地区。
当时的苏南一片混乱。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宁、沪、杭、芜等战略要地,烧杀淫掠,惨绝人寰;国民党军队及其地方官员丧魂落魄,逃之夭夭;一些民族败类凑合的维持会助纣为虐,尽干丧权辱国的勾当;地痞土匪,蜂拥而起,趁火打劫;各种名目的“游击队”占地为王,敲诈勒索。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面对此情此景,新四军战士十分焦虑,急切地盼望着早日摆开杀敌战场,打开江南抗日局面,解民族之难,救人民之苦。
然而,由于新四军刚到江南,未经战斗,加之国民党反动派的恶意宣传,群众不了解新四军是人民的军队、抗日的队伍,是与民众同生死、与祖国共存亡的。虽经新四军积极宣传抗日主张,不厌其烦地多方解释和模范地执行纪律,使他们对新四军有了一些认识。但他们看到部队背的是一些烂枪,机关枪少,服装不整齐,便怀疑新四军能不能打日本。有的老乡说:装备优良的国民党中央军都不能抵抗日本人的进攻,你们这样少的人,这样差的枪,能打鬼子吗?
鉴于这种情势,陈毅等首长毅然指出:打仗、必须打仗!以我军浴血奋战的实际行动,以军事上的胜利,打破日寇不可战胜的神话,扩大新四军的影响,提高人民群众抗战的勇气和信心!
狠狠打击日本强盗的日子终于来临了!
6月14日,在茅山东北之延陵,一支队从二团三营挑选部分干部战士,临时组成一个连,配合先遣支队行动,归粟裕同志直接指挥。这个连的连长由童炎生担任,指导员是程祥元同志,战士都是经过三年游击战争锻炼考验的红军,政治、军事素质较好。
尽管战士们未见过粟裕同志,但粟裕同志的名字早为新四军战士所熟知。当战士们得知将在他的直接指挥下首先执行抗击日寇的任务,欣喜之情难以言表。
经副团长(政委)刘培善同志引见,在一间普通的民房里, 粟裕同志会见了连干部。他与连干部一一亲切握手,让大家坐下。
粟司令中等身材,面庞清瘦,微凹的眼窝里闪着善于深思熟虑的目光。他那褪色灰布军装上还留着泥水的痕迹,给人以风尘仆仆,历尽艰辛的印象。粟司令在询问了战士们的一些情况后,扼要地分析了苏南形势,痛斥敌人的罪恶,强调寻求战斗胜利的重要性。接着,他郑重宣布行动计划:先破击铁路,切断敌人交通;再抓紧战机,伏击敌人。他说:利用有利地形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必能以小的代价取得军事上、政治上的胜利!
随粟司令执行任务的先遣队警卫班和侦察班有30余人,加上一支队临时组建的一个连,共100余人。
在紧张地做好临战准备后,队伍于当天下午出发。为了不暴露目标,天黑前只是朝西北方向迂回前进。夜幕降临后,才抄近路直插目的地。
时值霉雨季节,指战员们进入苏南十多天了,还未碰到晴天。这时,夜幕深沉阵云低垂,雨点稠密。指战员们在泥泞不堪的小路上急行军,天明后才发现,无论是司令,还是战士,都拖着半身泥浆。尽管都很疲劳,但想到所担负的光荣任务,看到粟司令和大家一起行进,指战员们越走情绪越高。越过一片片原野,翻过一座座山岗,队伍于十五日晚上安全抵达目的地——南京与镇江之间下蜀镇附近的铁道上。
按预定计划,开始破击铁路。
部队所带的工具,只是几根铁棍和一些木棍、树干。起初,设法把它们的一端伸进铁轨底用力撬。但是,铁轨简直象整个儿浇铸在路基上一样牢固,战士们花了很多时间和气力,仍难以把它撬下来。于是,粟司令指示大家去铁路附近寻找老百姓,请教办法,经老乡的指点,大家设法先拔掉道钉,然后移开铁轨,这样铁道中断了。
粟司令始终和大家在一起,他一边指挥,一边奋力干。完成破击铁道的任务后,大家即安全转移到下蜀西南的一座小山上。
在这里,粟司令亲自观察敌人动态与铁路交通情况。上午八时左右,一列从上海方向开来的日寇列车,终于断了去路;京沪铁路交通中断了数小时。
大家移驻的那座小山的坡子上有个小村庄,村上的几间房子,可容纳几十个人,它的周围是茂密的竹林。大家暂且在这里休息,准备执行新的任务。
数日前,粟司令曾亲临镇江至句容公路沿线侦察敌情,查看地形。随后,他又不断得到侦察员报告的新情况,掌握了敌人在这一线的兵力部署和行动规律。
上午,粟司令把干部们召到一处竹林开会。他告诉大家:镇句公路上每天约有五六十辆敌车毫无戒备地通过,从上午七时开始,就有往返。他宣布选择在镇江西南一二十公里处韦岗以南的赣船山口伏击敌人车队。为了保守秘密,伏击队必须于夜间急行出发,拂晓前进入伏击阵地,采取突然行动。
会后,他又亲自给部队作战斗动员,说明首战的重要意义。向全体指战员提出吃苦耐劳、迅速、隐蔽、灵活、勇敢等战斗要求。同志们纷纷表示:坚决执行命令,完成任务。随后,部队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战前准备。
夜幕终于降临了。午夜以后,在粟司令率领下,部队从下蜀后山出发。天正下着大雨,人们头上像罩着一只大铁锅,到处是黑糊糊的一片,只能隐隐约约地看到一些树木、草棚、土岗。阵风掠过,树叶沙沙作响,更显得旷野特别沉寂。指战员们倍加小心地行走,却又怕影响了前进的速度。于是,一面互相小声地提醒“当心”,一面又急促地传递着“加劲”的口令。霉雨季节是很闷热的,汗水跟雨水混在一起流淌,没跑多少路,大家就浑身湿漉漉的。上下坡子更费劲了,稍不留意,就会“胸贴地”或“面朝天”。曲折泥泞的小路似乎没有尽头,总是向前延伸,延伸……
连日来,指战员们一直泡在雨水里,加之隔夜破击铁路通宵未睡,这时,越来越疲劳了。队伍逐渐拉开了距离,还未到达目的地,就已经天亮了。
赣船山一带的地形确实险要。两条百来米高的连绵山岗横卧南北,镇句公路像一条狭长的带子,弯弯曲曲,夹在其间。尽管山上树木稀疏,但有许多高低不平的小丘,可隐蔽埋伏。公路西沿边还有一条二米来宽的水沟。
就在先头部队刚刚下山,接近公路,大部人员还未进入伏击地点时,镇江方向传来了“呜呜”的机器声。随即,一辆黑色的面包车探出了头。敌军车果然来了。
汽车奔驰而来,在只有二三十米远时,机枪手端起枪首先开火,一下子把敌车打得“乓乓”响。它像一条挨了重棒的疯狗,横冲过去,拼命逃窜。战士们尾追不放,狠狠打击,终使其在狂奔了五十多米以后,歪倒在公路西沿的稻田里。
这时,后续部队已陆续进入阵地,同时,又有敌人的卡车由北而来。粟司令沉着果断,举着左轮枪,挺身而立,命令截车,机枪也转身迎击来车。旋即,他又率领警卫战士穿过公路,登上山坡,指挥战斗。
我机枪、步枪、手枪、手榴弹集中火力,猛烈攻击。顿时,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在群山中回荡,弥漫的硝烟在山谷里萦绕,接踵而来的三辆日军军车依次被击中。敌人十分狡猾,迅即下车,有的跳入水沟,有的窜入路边草丛,有的潜入车底,负隅顽抗。战士们奋力攻击把敌人的凶焰压下去。随即,粟司令飞步下山,率领我们冒着枪弹冲上去,猛扫残敌。
敌大尉梅泽武四郎中弹后,于混乱中跳入水沟,当粟司令靠近时,他蓦地跳出来,举刀向粟司令劈去。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眼明手快的警卫战士手起枪响,顽敌应声倒毙。
卡车上装着食物、被服、保险箱等。粟司令命令大家搬下一部分后,将车烧毁。整个战斗进行了将近一个小时。此役,共毙敌少佐土井以下10余名,击毁敌军车4辆,缴获“三八”步枪10余支、手枪1支、指挥刀1把、军旗1面、日钞7000余元。新四军进入苏南敌后首战告捷。
粟司令判断敌增援部队即刻就会赶到,命令我们迅速撤离战场。后据侦察员报告,就在部队撤离不久,从镇江方向开来了一大串汽车及坦克,南京方向还来了两架飞机,乱轰了一阵。对于我们来说,这已是可笑的“马后炮”了。
一路上,战士们不时地把崇敬的目光投向粟司令。这位能征善战的将领,真是名不虚传啊!
当晚,部队到达白兔镇宿营。次日,战士们到了宝堰镇,群众欣喜地欢迎着部队胜利归来。听说新四军打死了好多鬼子,击毁了敌人的汽车,看到缴获了那么多武器,一个个赞许不绝。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希望,祝愿我们再打大胜仗。这种军民欢欣的热烈场面,是战士们进入江南后的第一次,实在激动人心。也正是韦岗战斗的枪声,使新四军这面红旗开始真正从茅山人民的心底升起。
为纪念这个重大胜利,粟司令特作了一首《韦岗初胜》的五言诗:“新编第四军,先遣出江南。韦岗斩土井,处女奏凯还。”陈毅司令喜闻捷报,在宿营地又看到几百名居民前来围观战利品,当即口占一首七绝:“故国旌旗到江南,终夜惊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以抒发极其欣喜快乐之感。